您现在的位置是:独霸一方网 > 娱乐

中考高考现代文阅读技巧

独霸一方网2024-04-29 07:02:59【娱乐】7人已围观

简介一、术语解释插叙:。。。。。插叙内容)。。。。。 ;可分为明线、 暗线补叙:。。。。。补叙内容)烘托:表现手法,侧面描写,主要通过景物,来突出主体特点 渲染:没有写人,正面描写,景物的铺排,渲染的氛围

中考高考现代文阅读技巧

一、中考术语解释

插叙:。高考。现代。文阅。读技。中考(插叙内容)。高考。现代。文阅。读技。中考 ;可分为明线、高考 暗线

补叙:。现代。文阅。读技。。(补叙内容)

烘托:表现手法,侧面描写,主要通过景物,来突出主体特点

渲染:没有写人,正面描写,景物的铺排,渲染的氛围

铺垫:结构手法,引出主要人物或者情节

伏笔:埋地雷,后面会炸

借景抒情:抒发情感

衬托(正衬、反衬):主体两个相反层面;两个不同主体——突出一个特点(主仆关系) Aa

对比:两主关系 AB

推动情节发展:有A才能有B

呼应:内容有发展,开头我吃西瓜,结尾我踩西瓜皮摔倒了

照应:内容一样,开头我吃西瓜,结尾我吃西瓜

线索:12345 时间 地点 事件 抽象


小说和散文的区别:

小说是通过虚构的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反映深刻的主题。

散文是面对某一现象背后深层含义的思考与感悟,用形象的语言传达作者情感,并告诉我们人生哲理。

1、小说情节、人物虚构,散文真实。小说有完整情节,散文形散神不散。

2、小说反映阶级人物生存状态,反映社会;散文表现情理。

3、试题中散文称这篇文章。

小说基本知识点:

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还包括序幕和尾声。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

按照表现的内容可分为神话,武侠,科幻,悬疑,言情,历史,侦探,探险等。

神话小说。借助神话的表现形式或以神话为题材内容的小说。它起源于远古时代原始先民的口头创作。当时出现大量的用想象或借助想象力征服自然、支配自然,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的远古神话。实际上这就是人类创作的神话小说,东方经典神话小说代表是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
武侠小说。也称为武打小说。金庸为代表。可看作男性言情和励志小说,民国时期,尤其是五四以来,舶来文化的冲击。中国小说发展出现多元化。代表人物有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六大家。以及鸳鸯蝴蝶派。1930年,李寿明开始在天津的天风报以还珠楼主为笔名连载长篇武侠小说。《蜀山剑侠传》。自此东南亚刮起了一股武侠风。随后在金庸笔下发展到巅峰。有《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
侦探推理小说。推理小说是指在故事的描述过程中,带有足够的线索让读者可以推理出结局。也可以不加推理,由小说的侦探来推导出结局的小说。
历史小说。历史小说通常与军事小说不分家。严格说历史小说主要是以史实记录为蓝本。重新记述、刻画历史人物和事件。网络上出现的历史小说大多是使用古代历史为背景的穿越类小说。
科幻小说。是根据现有的科学理论进行幻想的小说。并非凭空捏造。如三体等。

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一,概括题。主体按要求分层概述。

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
本文划线部分表达老董怎样的心情,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肖像,语言,动作,细节。
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已在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
寻找汉斯成了张奶奶一生的责任和使命,请你结合小说的理解,分析奶奶这样做的原因。
请用简洁的语言补写出小说结尾恍然大悟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说明理由。
分析文中村长湖大尊的心理发展过程肖像,语言,动作,细节。
加缪为我们呈现了一场发生在一个小城里的恐怖的灾难。他曾说每个人都患有瘟疫,无人能幸,一旦灾难真正降临,作为人类的我们,到底能做些什么呢?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想法。
有评论家说《西征记》是味一代青春学子立言,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二,形象题。区分。踩点。解析。概括

答题思路。
1、性格人物对事对人表现出的特点;作者或他人对人物的评价。
2、形象性格特点加职业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的特点)(内在具有特点与外在表现)
3、品质人物能够做到的道德层面的特点
性格用词。外向、开朗、活泼、好动、热情、积极、豪爽、率直、无畏,果敢、大方、乐观、自信、勇敢、坦率、风趣、有趣、不拘小节、狡黠 坚定、坚强、坚持、执着、深沉、谨慎、毅力、机敏。 和蔼、可亲、善良、友善、天真、可爱、淳朴、质朴、朴素、憨厚、忠诚、诚实、诚恳、真诚、体贴、容忍、知足、谦虚、虚心、刚正不阿、温和、老实、安静、羞涩、腼腆、细腻、细致、善解人意、温柔、贤淑、唠叨、表里如一、助人为乐。 轻浮、冲动、自负、暴躁、莽撞、易怒、烦躁、蛮横、泼辣、倔强、骄傲、跋扈、自以为是。 虚伪,刻薄,孤僻、世故、精明、冷漠、虚荣、散漫、贪婪、拜金、善变、狡猾、斤斤计较、见利忘义、刁钻古怪、多疑、愚蠢、奸诈、狠毒、圆滑、自私 依赖、任性、固执、顽固、守旧、保守、自卑、害羞,敏感,迟钝,柔弱,畏缩、胆小、懒惰、优柔寡断、婆婆妈妈、内向、逃避、妥协、悲观,消极、拖延、脆弱、幼稚、稚气、啰嗦、抑郁、被动、忍让、沉默寡言。
小说中的朱老三由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行为表现(特殊)、对人对事作者或他人的评价职业身份特点
小说中的黑袄汉子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行为表现(特殊)、对人对事作者或他人的评价内在的特点

三,作用题。踩点。规范。

作用题的答题规范。(情节、人物、环境)
开头情节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使小说跌宕起伏,行文富有变化
交代故事发生的典型环境。暗示人物的职业身份。多角度展示人物日常生活。增强文章趣味性。
展示人物生存的社会环境。为小说主题的阐发提供背景。
渲染某种氛围。奠定某种情感基调。设置伏笔。为下文内容做铺垫。
中间情节作用。推动情节发展。引出(),设置伏笔。或者为下文的内容做铺垫。使文章结构更紧凑。
结尾情节作用。呼应前文。衬托某个内容。与某个内容形成对比,正因为有这一内容。才使得读者了解()使情节更完整。
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通过对什么的展示,更有利于突出主旨。
即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合乎情理,耐人寻味。
配角作用。增强故事真实感。增强情节的可读性。使情节曲折有致。为人物服务、为主题服务。
为人物服务答题规范。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塑造了某种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通过什么,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折射出什么光辉形象,使人物什么特点更加凸显,烘托了什么人物心理。
为主题服务。突出主题、深化主题、使文章主题主旨更深刻。通过写了什么,歌颂、讽刺、揭示、反思了什么
环境描写的作用。
社会环境。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自然环境。点名故事发生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时令和地点。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为刻画人物做铺垫。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暗示或象征社会环境,衬托主题。
结尾写朱老三搭建鸟窝后右腿恢复正常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找限制条件,结尾--情节、人物、主题)呼应前文。衬托某个内容。与某个内容形成对比,正因为有这一内容。才使得读者了解()使情节更完整。为人物服务、为主题服务
小说以良心价为标题有何妙处,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情节、人物、主题
有人认为小说的最后一段有点画蛇添足, 有人又持相反的观点,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找限制条件,结尾--情节、人物、主题)呼应前文。衬托某个内容。与某个内容形成对比,正因为有这一内容。才使得读者了解()使情节更完整。为人物服务、为主题服务
小说最后一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卖厨刀)点名故事发生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时令和地点。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为刻画人物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暗示或象征社会环境,衬托主题。
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汉斯,有人认为是知秀,你认为是谁?请谈谈你的理由。情节人物主旨
小说的主人公是李称匠,但为什么作者用大量笔墨来写汪掌柜。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配角的作用增强故事真实感。增强情节的可读性。使情节曲折有致。为人物服务、为主题服务。
小说中通过刘干事之口讲述了几位戍边战士的事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说的前半部分主要写人与乔的对话,而后半部分主要写人与朋友的对话,这样构思有何妙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四,主旨题。三个层次。情理。

主题题答题思路。
第一层。作者对人物具有的品质特点的态度、认识
第二层作者对人物代表的阶层的特质、生存状态的态度认识。
第三层作者对人物所处的社会的态度、认识。或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鲁迅先生的小说主题深刻而丰富,他能洞察并揭示社会、人性最深刻的东西,使人警醒,你能从文中读出哪些丰富的主题,请结合小说分析。1、人物的品质特点2、阶层3、社会
小说结尾大根喃喃自语的说其父亲有心了,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有心了的理解。个人品质
娃,给爷爷牵牛,咱们再给他种最后一回庄家。这句话既是理解老福田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题+主旨题

五,含义题。内容意、主体特点、主旨目的。

小说中的看不见我自己的影子有怎样的含义,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主体特点。主旨目的。
小说以将军和士兵为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六,手法题。人称、 表达方式、修辞、表现手法、语言风格。

人称第一、第二、第三。
表达方式。叙述。(叙事)顺序。倒叙,插叙,补叙,评叙。
描写。白描、细描、景物描写、人物描写
修辞。比喻、拟人,借代,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反复、排比。
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欲扬先抑
语言风格。平实自然、简洁明快,亲切和煦,鲜活真实,幽默辛辣。寓庄于谐,清新淡雅,生动风趣,辞藻华丽,含蓄深沉,委婉深刻,多用口语。
结构手法。悬念,伏笔,铺垫、线索。
简析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实时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正面塑造人物形象。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细节描写
侧面用他人来衬托,用景物来烘托特点。
请概括小说中女娲的形象特点,并谈谈小说是如何塑造女娲形象的。(人物形象的手法)1、一句话概括形象特点2、手法:正面塑造人物形象。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细节描写侧面用他人来衬托,用景物来烘托特点。
简析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实时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正面塑造人物形象。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细节描写
侧面用他人来衬托,用景物来烘托特点。

七,特点、效果题。踩点规范。

小说情节结构安排上的特点与效果。
开头倒叙倒叙开篇,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读者的思考。
结尾突转结尾巧设突转,出人意料,使故事情节陡生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特写)
结尾戛然而止(留白):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发人深省,意味深长。令读者思考、回味。
喜剧结尾突出主题,表现人物性格,符合人们阅读心理,给人欣慰愉快之感,寄托美好的向往。
悲剧结尾结局令人感动、回味、思考;深化小说主题,突出人物形象
全文
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加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铺垫伏笔为后文解开真相埋下伏笔,设下铺垫。是读者觉得最后的真相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对比造成巨大的反差,增强了讽刺效果,能更好表现小说主题。有力的表现两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使得人物的性格塑造更为鲜明。
一线贯通:小说以某某为线索。贯穿全文。能够起到概括故事情节、突出人物形象,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
小说结局有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谈谈本文是如何体现这艺术效果的。哪些情节出人意料?
那些情节又在情理之中?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这是因为它只有1/8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直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1/8。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哪些情节是属于1/8
哪些情节是属于7/8的?
这些情节安排好在哪里?
作为日本科幻小说大师,星新一的作品被誉为新颖巧妙,隽永深刻。请谈谈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哪里体现新颖巧妙?哪里体现隽永深刻?
有评论家认为李锐小说的语言兼具诗性和口语化的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小说采用访谈实录的形式来讲述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通读全文简要分析。作用题+特点题(组合体)
请简要分析小说节选部分的叙事特点
双线结构是这篇小说结构的鲜明特色,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本文是一篇寓言体小说,请结合文本,谈谈本文在创作方面的特色。
小说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请从文中举出三处不同的地方进行分析
俄国大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认为莫泊桑的小说具有形式的美感和鲜明的爱憎,请结合小说,谈谈你对莫泊桑小说形式的美感和鲜明的爱憎的理解。
有人评价傅菲的散文内核是诗,请结合第五自然段作者对巷弄的描写,谈谈你对这种评价的认识。
后记中说这样的小说打破了小说和散文的界限,请结合正文对此加以分析
讽刺手法的运用是《围城》的一大艺术特色,请结合本选段简要分析
《芦花荡》是孙犁诗体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在孙犁的笔下,即使是站否也被写得如诗如画,极富诗意美。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诗意美的具体表现

八,探究题。观 点。文中依据。现实依据。

选择题。同论述类文本 转述、逻辑、结论、手法。

分析人物(找特殊的行为表现)

1、性格:人物对事对人表现出的特点;作者或他人对人物的评价。

2、形象:性格特点加职业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的特点)(内在具有特点与外在表现)

3、品质:人物能够做到的道德层面的特点。

性格用词。

外向、开朗、活泼、好动、热情、积极、豪爽、率直、无畏,果敢、大方、乐观、自信、勇敢、坦率、风趣、有趣、不拘小节、狡黠

坚定、坚强、坚持、执着、深沉、谨慎、毅力、机敏。

和蔼、可亲、善良、友善、天真、可爱、淳朴、质朴、朴素、憨厚、忠诚、诚实、诚恳、真诚、体贴、容忍、知足、谦虚、虚心、刚正不阿、温和、老实、安静、羞涩、腼腆、细腻、细致、善解人意、温柔、贤淑、唠叨、表里如一、助人为乐。

轻浮、冲动、自负、暴躁、莽撞、易怒、烦躁、蛮横、泼辣、倔强、骄傲、跋扈、自以为是。

虚伪,刻薄,孤僻、世故、精明、冷漠、虚荣、散漫、贪婪、拜金、善变、狡猾、斤斤计较、见利忘义、刁钻古怪、多疑、愚蠢、奸诈、狠毒、圆滑、自私

依赖、任性、固执、顽固、守旧、保守、自卑、害羞,敏感,迟钝,柔弱,畏缩、胆小、懒惰、优柔寡断、婆婆妈妈、内向、逃避、妥协、悲观,消极、拖延、脆弱、幼稚、稚气、啰嗦、抑郁、被动、忍让、沉默寡言。

3、作用题

情节上

1、点名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

2、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3、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4、开宗明义、点题,引出话题。

5、设置悬念。

6、推动情节发展,为后面的情节发埋伏笔做铺垫

7、起线索作用。

8、照应前文衬托或对比。

人物上, 为刻画人物形象服务化解了人物,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主题上,以小见大、象征、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深化主题。

小说情节结构安排上的特点与效果。

开头:倒叙开篇,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读者的思考。

结尾突转:结尾巧设突转,出人意料,使故事情节陡生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特写)

结尾戛然而止(留白):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发人深省,意味深长。令读者思考、回味。

喜剧结尾:。突出主题,表现人物性格,符合人们阅读心理,矮一点点。给人欣慰愉快之感,寄托美好的向往。

悲剧结尾:结局令人感动、回味、思考;深化小说主题;啊,我脚好臭啊!那是什么这么臭?突出人物形象

全文

1、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加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铺垫伏笔:为后文解开真相埋下伏笔,设下铺垫。是读者觉得最后的真相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3、对比:造成巨大的反差,增强了讽刺效果,能更好表现小说主题。有力的表现两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使得人物的性格塑造更为鲜明。

4、一线贯通:小说以某某为线索。贯穿全文。能够起到概括故事情节、突出人物形象,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

练习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白鸦

邢庆杰

那对白色的乌鸦从空中扑向他的一瞬间,朱老三从梦中惊醒了,直挺挺地坐了起来,脸上、身上全是汗珠子。

窗外,电闪雷鸣,雨声如瀑。

奇怪,好多年前的事了,咋又梦见它了呢?

朱老三翻身下了床,右腿画着半圆,一瘸一拐地走到饭桌前,给自己倒了一杯水。再躺到床上时,却怎么也睡不着了。他的脑子里,全是那对白色的乌鸦…… (做梦,梦见乌鸦)

朱老三是个老护林员。护林员的主要职责就是防火防盗伐。但真正敢来伐树的人并不多,最让他头痛的, 是那些来砍树枝的人。那年月,老百姓买不起煤,冬天取暖做饭,全靠晒干的树枝子这种“硬柴火”,就打起了集体林场的主意。朱老三原则性很强,他自己决不砍树枝子,但他有一个办法:拆鸟窝。一个硕大的鸟窝,足够一家人烧半个月的。 (忠于职守、不谋取私利、原则性很强的护林员)

那年初春,儿子刚刚出生,家里那三间四面透风的房子还需要取暖。他就把留了多年的一个最大的鸟窝拆了。那个鸟窝很大,他从中午一直拆到太阳西斜。拆到最里层时,竟有了意外的收获,里面有四只鸟蛋。 (关爱妻儿的慈父形象)

朱老三用地排车把拆下来的柴火运到家里时,太阳已经落山了,整个天空红彤彤的,让寒冷的天气有了一丝暖意。他正从地排车上往下卸柴火,忽然面前掠过一阵冷风,下意识地缩了缩头,一只鸟儿贴着他的头皮飞 了过去,火辣辣地疼,用手一摸,满手掌的鲜血。他惊恐地抬起头,恰好看见两只白色的影子朝他俯冲下来!从地上抄起一根木棍,他迎面抡了出去!由于用力过猛,朱老三带倒了旁边的地排车,压住了右腿……鸟儿惊叫着, 留下几片白色的羽毛,落在了对面房顶上。是乌鸦,两只罕见的纯白色乌鸦,冲他愤怒地鸣叫!忽然明白了,他拆的鸟窝,应该是这两只白鸦的,它们来寻仇了。

那天晚上,他把鸟蛋煮了,给妻儿补充了营养。两只白鸦在他的屋顶叫了一夜,吵得孩子不停地哭叫。第二天,孩子发了高烧,请来村里的赤脚医生,折腾好久才退下烧来,但孩子从此落下了惊厥的毛病。而朱老三被压过的右腿从那时起就不听使唤了。

朱老三把鸟枪装满弹药,开始找那两只白鸦寻仇,但那两只白鸦再也没有出现过…… 天快亮的时候,朱老三打了个盹儿,醒来时太阳已经一竿子高了。

推开屋门,朱老三吃了一惊,门前的水洼里,躺着两只白色的乌鸦。望着曾经的仇家,朱老三竟没有丝毫复仇的快感,而是从心底升起一阵兔死狐悲的伤感:它们也老了,经不起大的风雨了。

他踩着一地泥泞,走出院子,吃惊地发现,院外的小路上竟躺着十多只死鸟,有斑鸠、麻雀、啄木鸟……昨晚的风雨太大了,无家可归的鸟儿都被风雨打了下来。

把所有鸟儿都埋葬之后,朱老三的心情变得异常沉重,脑海里不断闪现二十几年来拆除的一个个鸟窝,他第一次感觉到,那简直就是作孽。

朱老三开始行动,是三天以后的事情了。他找出了祖传的木匠家什,伐倒了两棵枯死的榆树,用大锯把它们拆成板子,开始在护林屋里制造鸟窝。他有祖传的手艺,整个鸟窝,所有的木板都是用卯榫扣起来的,板子之间的缝隙全部用蜂蜡封得密不透风。鸟窝的出口处,上下各安上五个巴掌大的平板,上面的遮雨,下面的供鸟儿站立。他对自己设计的鸟窝非常满意,就按这个样品,日夜不停地做,困了就睡一会儿,饿了就啃个馒头,喝点开水。一个多月后,他把所有的木板都用完了。他数了数,共做了四十八个鸟窝。

朱老三用了十几天工夫,把四十八个鸟窝均匀地安在了林场的各个部位。在来来回回的路上,他欣喜地发现,最早安装的几个鸟窝,已经有鸟出入了。

在安装完最后一个鸟窝回来的路上,他忽然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太对劲,停下来想了想,却想不出,就继续走了几步,才发现,自己的右腿不知什么时候不画圈了,恢复正常了。

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棵枯死的槐树上,在心里估算着还能做多少个鸟窝。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 第 7 期,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A. 文中插叙朱老三早年护林时候的经历,交代了时代背景,表现了那个年代的艰难,同时也引出下文拆鸟窝的情节。

B. 文中划线的景物描写,烘托了朱老三得到柴草的喜悦心情,并推动情节发展,暗示了下文朱老三被白鸦抓伤。

C. 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如朱老三护林时跟村民们行为的对比,朱老三拆鸟窝与建鸟窝行为的对比,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

D. 文章结尾写朱老三目光停留在一棵枯死的槐树上,“心里估算还能做多少鸟窝”,意蕴丰富,余味悠长。

8.小说中的朱老三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分)

特殊的人物形象:性格+职业

1、有底线的护林员:

2、知错能改的护鸟人:勇于改过,起先拆鸟窝,后来建鸟窝。

3、手艺精湛,搭建鸟窝时展现出了精湛的手艺。

4、富有同情心和爱心,看到白鸦及其它鸟儿死去,心中难过,最终做起了护鸟人。

9.结尾写朱老三搭建鸟窝后右腿恢复正常,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6分)

1、与前文拆鸟窝后瘸右腿相照应,使小说结构完整。

2、使小说的情节平中见奇,引人深思。

3、凸显主旨: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1、白菜长得好。壮叔甜滋滋,

2、孩子考上大学

3、收菜季节,村子里都是白菜

4、论棵卖,买一颗送一颗(老实、忠厚)

5、去更远的市 繁华的小区(能吃苦)

6、三轮车刮到轿车

7、赔不起也得赔(有担当、不推卸责任)

8、青年是车主,把菜送给环卫工人(好人真多)

青年:关心弱势群体

壮叔:

标题的妙处

作用题

小说以良心价为标题,一语双关,既指壮叔卖白菜论棵卖、买一颗送一颗的良心价,也指青年车主收取两颗白菜作为赔偿费的良心价。

在情节上起线索作用,有利于凸显了壮叔和青年车主的善良的人物形象,以及歌颂了人们之间互相友善的良好社会风气,深化文章主题。

没有画蛇添足,

小说的结尾点明了受到刮擦的车主就是劝壮叔拿白菜赔偿的青年人,以及他将白菜送给更需要的环卫工人,补充情节,照应了前文,即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合乎情理,耐人寻味。

丰富了青年人的善良的形象,

歌颂了人们之间互相友善的良好社会风气,深化文章主题。

良心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且一语双关,既指壮叔卖白菜论棵卖、买一颗送一颗的良心和刮伤了别人的还扯赔不起也要赔的良心,也指青年车主好心放走壮叔的良心。

点明小说的主题:良心无价,歌颂了关爱弱势群体的时代强音。

小说: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考察方式

1、环境描写(氛围、气氛)

2、人物形象

(耿直刚烈、坚持原则、淡泊名利、)

(吃苦耐劳、体贴家人、情感细腻、内心自尊、向往美好生活)

(关爱呵护弟弟,心灵手巧又聪明能干;善解人意、懂事体贴、吃苦耐劳;命运悲苦、值得同情)

(懒惰、缺少恒心、虚伪)

3、动作推动情节发展(线索)

4、故事(主旨)

5、作者的情感态度

(同情、赞许、这一价值观的认同)

1、学会正侧面看形象(人物向)

2、分段反映推情节:(六要素做题法 分场景做题法

3、主题贴画人物。(正面人物——符合主旨;反面人物——偏离主旨;性格比较复杂的人物,思考:一切文学皆是人学)

人物形象

1、直接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细节)

2、间接描写(次要人物衬托主人公,环境烘托主人公的情绪、内心)

3、作者的叙述/他人的评价

4、抒情(主旨,人物身上的特质与主题吻合)

5、情节(每个场景主人公对事件的反应)

升级版:人物形象来源

1、插叙(侧面描写)

在鲁迅先生的《故乡》,我和母亲谈到闰土时候,插入少年闰土和我的友谊的片段,表现了闰土在成长后经历的艰辛、痛苦和精神摧残,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天真活泼,与我玩成一团,而是恭敬地叫我“老爷”,儿时的玩伴终于同我之间隔着“厚壁障”了。这里的插叙不仅使闰土的形象更鲜明,也深化了主体。

2、环境烘托(侧面描写)

月光下,河湾的浅水处一片油绿,那柔软细长的草叶儿像人工整出的一般齐,一般好,茂盛极了。(环境描写)

啊!蓑衣草,多么好的蓑衣草啊!她在心里说。(心理描写)

(1)结构上,最后两段用景物描写和人物内心独白收束全文,写出了蓑衣草长势良好,照应了上文达子的建议,暗示了情节发展。同时与开头的景物描写形成首尾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使读者对小格的未来充满想象。

(2)艺术手法上,所描绘的蓑衣草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油绿、茂盛、柔软的蓑衣草象征了新时期农民的美好新生活,象征了小格和达子之间萌发的美好情感,象征了小格和达子身上的人性美。(景物的象征意义)

(3)情感表现上,将小格的情感表现得更为充分,通过对蓑衣草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小格对达子的佩服、依赖和朦胧的爱意。(景物表现情感)

(4)人物形象上,将小格的形象更加丰满,小格淳朴、勤劳又自卑、敏感,结尾隐含这她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显示出让她乐观自信的一面。(景物衬托人物形象)

(5)主题上,使小说的主题得到深化,通过对蓑衣草的赞美,体现出人们对传统事物的重新认识,表现当时农村青年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深化主题)

《局外人》

1、小说刻画的“局外人”群像有哪些特征?

(1)生活单调忙碌。整天忙于处理各种事务。生存环境单一,生活单调

(2)对外界不关心。办公室闯进来一头大猩猩,竟无人察觉,报纸是人与外界联系的媒介,我却把早报扔进垃圾桶。

(3)冷漠。只顾忙自己的事情,对我的咆哮毫无反应。

2、小说中刻画的“清洁工”的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1)人物上,与其他人物形成对比,反衬出其他人对外界不关心、默然、冷漠的形象。

(2)情节上,推动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陡生波澜。

(3)主题上,反映了人性的自私冷漠和人与世界的隔膜,有力的凸显了小说的主旨。

(4)读者上: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

文本的叙述特征

(1)人称:第一人称(亲切自然,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2)视角:

以动物视角写人类,便于对陌生的人类世界进行全面观察。

以“全知全能的视角”写作,使小说场景的切换和情节剪裁更自由,便于安排和组织情节(陌生化的叙事效果,读来新奇有趣)

(4)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叙事以记叙为主,夹杂议论,(反讽的叙事手法)能更有力地表现小说主旨,对人性的缺点进行批判。

(5)叙事顺序(顺序、倒叙、插叙)

叙事顺序灵活多样,既有倒叙,也有情节的插叙讲述,使文章生动,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6)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情节

明确小说各种情节的作用:

一、开头的类型及作用(以下都是答题套路,答题时必须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

(一)一般开头:

1.开门见山,点明主旨;

2.引出下文,为后面情节做铺垫;

3.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二)设疑开头: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具体说,其作用有:①造成悬念。引起读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三)写景开头: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2.渲染气氛;3.烘托人物心情。

(四)直切式开头:小说直接切入场景,直接将读者置于故事情节之中,现场感与参与感强烈

二、中间情节的作用(以下都是答题套路,答题时必须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

1.补充叙事,揭示矛盾关系。

2.照应前文,或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伏笔。

3.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

三、结尾的类型及作用(以下都是答题套路,答题时必须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

1、出人意料的结局:

① 从结构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 从表现手法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2、令人伤感的结局

①从主题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从表达效果看,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令人喜悦的结局

①从表达效果看,小说的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看,凸显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审美,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4、戛然而止的结局

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引人深思

5、以景作结的结局

①从结构看,照应标题,首尾呼应

②从情节看,暗示情节发展、故事结局

③从人物看,烘托人物

④从主题看,升华主题

⑤从读者看,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给读者以无限想象空间

怎样答情节作用

小说情节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内容上为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服务,交代或突出环境,给读者以某种感受;

二是结构上呼应标题、设置悬念、照应文段、埋下伏笔、为后面情节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等。因此,答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和角度考虑。

一、内容方面

1、对环境的作用:交代/突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

2、对人物的作用: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或精神,刻画人物……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等

3、对主题的作用: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

4、对读者感受的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

结构方面照应前文;承上启下;线索,贯穿全文;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面情节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情节曲折生动等。(关键术语:照应、悬念、伏笔、铺垫)

情节作用题答题“2步骤”

第一步:通读全文,确定位置

找出相关情节在小说中的位置,根据所处位置,思考该情节的作用。

第二步:确定角度,找出对应解答“情节作用”题需要从上面所讲的内容方面(环境、人物、主题、读者)和结构方面思考,从文中找出对应内容进行分析。

特别提醒

“4角度+1读者”模式

小说作用类题目,包含情节(段落)作用、人物作用、环境作用,都可以从情节、环境、人物、主题等四个角度考虑,另外可以加入读者的感受。即:这三类作用类题目,除了考虑其对本身的作用外,都要考虑其他三方面,还有读者的感受,这就是我们归纳的“4要素+1读者”模式。答题时,可将这5个方面归拢到结构上的作用(情节)和内容上的作用(人物、环境、主题、读者感受)两个层面条理作答。

环境

环境是小说中人物活动的特定空间,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自然环境:指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景物等。

2.社会环境:指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它包括的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街一巷,大至城区地区。它涉及的内容很多,可以是室内的布局、陈设,住宅内外的装饰布置,以及当地风土人情等。它有大有小,大的有城市地域等,小的有居所、家庭等;它有硬有软,“硬”指的是看得见的如建筑器物等,“软”指的是人际关系、风土人情

环境描写的作用

什么是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用看似无心之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时是为了烘云托月,塑造人物形象;有时是影射或暗示主旨等。而且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和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也有一定区别。

一、自然环境

1、自然环境描写的分析四角度:

环境方面: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如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人物方面:①烘托心情;②体现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命运。

情节方面: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④与标题相呼应,诠释标题的内涵;⑤开头的环境描写,引出下文××内容(为下文××做铺垫),与结尾相呼应;⑥结尾的环境描写,与上文××内容相呼应,结构完整。

主题方面:①揭示主题;②深化主旨。

2.结合位置,分析作用

开头:①给全篇定下叙述或感情基调;②营造特定的意境,渲染特定的气氛;③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令、地点。

人物出场前:导引人物出场。

人物描写中:交代人物身份,暗示人物命运,表现人物性格,突出人物地位,烘托人物心情或形象。

主背景:象征主题。

中间: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性格或形象;前后照应。

结尾:深化主旨;照应开头;以景作结,含蓄蕴藉。

二、社会环境

1、社会环境作用分析5角度

①交代人物活动的地点(具体场所)和生活环境。

②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③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④制造悬念,为情节发展做铺垫,使故事产生波澜。

⑤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结合位置,分析作用

开头: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奠定全篇的感情基调,或渲染特定的气氛

人物出场前:引导人物出场,暗示人物身份或相应关系

人物描写中: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情节中: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

作为背景:揭示社会背景,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人物形象

小说形象是小说艺术的表现中心,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因为小说的核心人物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问题,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所以说,正确把握人物(物象)的品格品行是解答形象类题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是高考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常设考点有3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人物形象的概况或分析、人物形象(物象)的作用。

1、人物形象特征构成

外在形象:

身份(社会地位)(2019·江苏)小说中的“表姐”是一个捧着金饭碗的城市劳动者。(《表妹》

地位(家庭环境)(2015·浙江)捡烂纸的老头,社会最底层人。(《捡烂纸的老头》)

经历(人生阅历)(2019·全国Ⅱ)老舞蹈师夫妇:经历过法国路易十五时代的辉煌。(《小步舞》)

内在形象

性格(教养)(2019·浙江)小说中的“我”:乖巧、调皮、友善、有点矜持。(《呼兰河传》)

气质(2018·全国Ⅰ)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赵一曼女士》)

心理(2018·全国Ⅱ)二姐等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具体心态:傲慢无知、故步自封、焦虑不安。(《有声电影》)

2、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是多方位的,它凭借各种艺术手段既对人物形象进行直接(正面)描写(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又对其进行间接(侧面)描写(如环境、其他人物等)

描写人物的方法及其作用

①外貌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的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透露人物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显示人物性格变化等。

②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或思想变化进行具体刻画。

作用:细腻真实地突出了人物的思想,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

③语言描写:包括对话描写、独白描写等。

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同时也能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显示人物的身份、地位,间接地表现其它人物和景物,交代事情原委、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等。

④行动描写: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动作的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性格。

⑤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

作用:刻画人物性格,使形象栩栩如生,深化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 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不借助于人和媒介物的烘托,直接刻画。侧面描写借助于对媒介物的描写,来烘托所要描写的人或物。

人物形象(物象)的作用

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首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等。

3.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它的作用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2)揭示或凸显主旨;(3)若是线索人物,自然是贯串全文的线索。

4.物象的作用

如果小说中引入特别重要的物件,其基本作用不外乎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等。有时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从人物塑造方面思考

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从哪些方面对主要人物做了映衬,如从心理、行为、语言方面等。

从情节安排方面思考

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现,串连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具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从环境方面思考

一是指它对时代特色氛围做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二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刻画作用。

从主题方面思考

“物象”往往具有衬托或象征意义,有揭示和深化主题的作用。

主旨

这里说的主旨题,其范围要一些,除了小说主题外,还包括小说的思想意蕴和情感意蕴。小说的思想意蕴是指作品表现出来的思想意义或价值,指文本带给读者的思考和认识,重在理解小说的思想性、认识性;小说的情感意蕴是指作品的情感意义或取向,即作者的情感态度、息怒褒贬,重在理解作者的倾向性。

什么是标题题

常见的标题类题目有两种:一是理解标题意蕴型,二是分析标题作用型。无论哪一种,均需关注2个方面:一要关注标题本身的内容、艺术特点;二要关注标题与文本的联系,如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等。对于理解标题意蕴题,特别要关注表层义、深层义(象征义或比喻义等)

1、标题意蕴理解

第一步:点出标题所用的表达技巧。如:双关、比喻、反讽(反语)、反问、引用等。

第二步:分析标题的表层义。即把标题在文中所表示的最浅层的意思分析处理。

第三步:分析标题的深层义。深层义的挖掘要联系小说情节、环境、人物、主题等方面

2、标题作用的分析

标题与情节的关系:看标题是否是小说的线索,以组织全文;是否设置了悬念,以吸引读者;是否是对情节的概括

标题与形象的关系:看标题是否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是否暗示了人物命运,是否是对人物性格特点的概括

标题与环境的关系:看标题是否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是否创设了故事背景,渲染了环境气氛;是否有深层次的社会性含义

标题与主题的关系:看标题是否运用双关、比喻、反语、象征等手法,寄托情感深化主题;是否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是否对主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艺术效果:看标题本身是否有鲜明的艺术特点,如形象生动、言简意赅等;看标题是否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给读者带来深度思考

特别提醒

1.上面讲到的5个角度中,形象角度、主旨角度和艺术效果角度是必须有的思考角度。

2.是否需要从情节角度和环境角度思考需要根据题目的特点、文本的内容灵活处理:①题目中如果有表明时间(或时代)、处所、状态(社会状态、自然状态)的字眼,答题须从环境角度思考。②题目中如果有对物象、情感等的表述,则须注意从情节角度思考;读文中如果发现与题目关联的内容屡屡出现,也须考虑从情节角度思考作答。

技巧和语言

一、赏析表达技巧(情节、环境、人物手法)

1、情节手法

(一)小说情节叙述手法

情节手法”是指能使小说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而运用的各种艺术技巧,具体包含情节叙述手法和情节结构手法。情节叙述手法指作者叙述故事的技巧,包含叙述方式和叙述人称;情节结构手法是指作者在安排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过程中运用的线索串联、悬念设置、伏笔照应等技巧。

(1)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

第一人称(有限视角):第一人称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与“有限视角”一样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第二人称:严格来说,第二人称算不上一种叙述视角。第二人称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第三人称不受叙述者的见闻和感觉的约束,相对自由。它可以深入人物内心,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告诉读者;还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情。

人称交叉:使用第一人称的,往往穿插第三人称的转述,以进一步扩大表现的时空领域;使用第三人称的,则常常夹杂进人物的独白、对话等,从而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人称交叉叙述的方法,可以扬长补短,使叙述的对象得到全方位、立体化的表现。

(2)叙述方式

顺叙:按照时间(空间)的先后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倒叙 :不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另外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叙述完插入的事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插叙内容不影响主要事件的表达。①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②衬托中心人物,丰富情节,深化文章主题

补叙也叫追叙,在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做一些补充的交代,补充另一件与之有关的事件,使事件的整个过程更加清晰完整。①对上文的内容做补充交代,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②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若无补叙,就会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平叙: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通常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常称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因此又叫作分叙。①条理清楚,便于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②拓展作品容量

(二)情节安排技巧

(1)制造情节波澜技巧

抑扬: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悬念 :是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通俗地说,它是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设置在开头,引领下文,引人入胜;设置在文末,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之效;设置在矛盾处,勾连情节,深化内容。

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渲染气氛、表现事物或突出主题。

衬托: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突转: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节的某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是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情节安排严密技巧

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发生的空间、时间。使情节更加集中紧凑;使人物性格更加突出,形象更加丰满;使主题更加丰富,得以深化。

照应:篇章间的某些内容和意思在不同部位上的互相关照与呼应。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伏笔: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提示或暗示。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后因果更分明。

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做衬垫蓄积气势,突出主旨。

(3)情节结构模式

(1)传统小说模式(线性结构模式)

单线结构:基本模式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完整模式前面还会有序幕,后面还会有尾声。目前高考选文多为这样的结构模式。:

双线结构:由两条线索组成,或一明一暗,或一主一次。

摇摆式 (一波三折式):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的情节发展轨迹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不会很顺利地循着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行进,而往往会在发展或高潮处横生枝节,使情节发生波折,经历一定的波折后,再回到正轨。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对话式:以人物在特定场景中的富有个性的对话,构成作品的主体。言为心声,这种形式便于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结构简洁明快。采用对话的手法,直接切入生活的横断面,透视人物的精神世界,将他们各自所持生活态度的差异显示出来;在有限的篇幅里,折射出较丰富的思想。

二、赏析语言艺术(语句、语段、整体)

说语言的鉴赏有两层含意:

一是鉴赏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即作品中人物的语言;

二是鉴赏小说作者的语言风格,即作者的叙述语言(用语特点和语言风格)。

体现在高考中往往有两大题型:体会语句含意,品味语言艺术。但在实际考查中,“体会语句含意”和“品味语言艺术”经常是结合在一起的,即要求在体会了语句的含意之后,还要对这样写的好处加以品味赏析。

题型一 体会重要语句含意

首先要理解语句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

其次要理解语句的语境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语句的临时意义;

第三要理解语句的“言外之意”,如反语、双关、婉曲等,表达的往往是言外之意。

理解或赏析重要语句含意“3步走”

第一步:审清题干要求,辨明考查类型

如果是作者的叙述语言,要从仔细揣摩作者描绘环境、叙述故事、说明事物、刻画人物、发表议论、抒发感情等的真正意图角度考虑;

如果是作品中的人物语言,要从品味作品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以及个性化语言是如何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角度考虑。

第二步:结合主题,分析重要语句内涵

结合主题分析,就是要考虑句子反映的现实情况、句子中寄寓的情感和寄托的愿望。分析时除要阐明语句的表层含意外,应着重挖掘其深层含意。

第三步:规范答题,采用“手法+内容+效果”的方式

即分析语句采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在情节结构、人物塑造、情感表达或主题呈现等方面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题型二 品味小说语言艺术

品味小说语言艺术,关键在于确定语言特色。不同的作者,会有不同的语言艺术特点。小说的艺术特点有时是指作者的语言风格,如平实、朴素、华丽、冷峻、热烈、简洁、明快、晓畅、典雅、清丽、幽默、辛辣、含蓄等。

有时是指在特定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遣词造句等修辞方面的特点,如炼字、长短句、整散句等。另外,也包括作者语言的地域色彩、语体色彩。

很赞哦!(5234)